俗話說人紅是非多。物聯網流量卡就是個例子,從最開始的概念,到后來的嘗試,再到如今的普及,物聯網卡的發展僅經歷了短短十余年。如今的物聯網卡可以說和各行各業都有關聯,成了智能發展的有力幫手。
發展太快弊端往往最先出現,這兩年人們對物聯網卡的質疑聲也越來越強烈,其實物聯網流量卡的本質就是一種上網卡,只是為了區分手機卡,運營商為物聯網流量單獨開辟一種運營模式,不同于手機卡,物聯網卡沒有統一的銷售和售后,市場上除三大運營商外,各級代理商、網絡平臺、資訊平臺、產品商都可以銷售物聯網卡,所謂人多手雜,物聯網卡銷售門檻低了,市場自然就真假難辨,好壞并存。
物聯網流量卡市場中哪些套路不易察覺?其實,說物聯網卡是“騙局”的,基本上都是個人用戶,物聯網卡有規定不允許使用在個人手機上,其目的一方面是避免手機用戶利用大流量從事違法行為,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區分手機上網流量卡。
以前的普通手機卡流量較少,而現在的智能手機看網頁、視頻和微信等,流量消耗的很快,不斷的疊加都不夠用,而且費用較高。而物聯網卡不僅流量多,而且卡資費便宜,于是有些商家就開始動壞心思,把物聯網卡包裝成了流量卡流入用戶市場。收到物聯網卡的用戶只知道物聯網卡可以上網,不能打電話和發短信的等基礎信息,卻對充值,查詢,疊加的流程都一無所知,導致后期卡片無法正常使用了,雖然損失不大,但是消費體驗不佳。
除此之外,為了牟利,一些不法商販會會在卡上做一些手腳,比如遮掩涂抹卡上的條形碼,卡片的序列數等等,對于物聯卡用戶來講是很難發現物聯網卡的毛病,目的當然是等物聯網卡出現問題對方不承認或跑路。
還有一種不易察覺的套路就是預付費,這個要區分來看,有的預付費是陷阱,有的則不是,一些正規的代理商也會用預付費來招攬客戶,當然,預付費的優惠還是比較可觀的,但是也有陷阱,這個需要根據平臺的優劣區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