據中工網北京6月25日電,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,截至6月24日,今年我國快遞業務量已達600億件,按照中國 14 億人口,人均約 42 件,比2019年達到600億件提前了172天,比2022年提前了34天。今天,咱們就去看看,智慧物流是如何實現600億件快遞準時送達的?
先來了解什么是智慧物流,是指通過智能軟硬件、物聯網、大數據等智慧化技術手段,實現物流各環節精細化、動態化、可視化管理,提高物流系統智能化分析決策和自動化操作執行能力,提升物流運作效率的現代化物流模式。
那么,物聯網技術在物流中起什么作用?
由于物流企業在供應鏈中的特殊位置,而對信息資源的掌握相對集中,物流企業參與了物品的所有配送、倉儲、包裝加工、運輸等環節,這就是物流企業能全面獲得物流信息的基礎。
物聯網使用EPC電子標簽對物品的唯一標識,將物流過程中不同的貨品 、 集裝箱、托盤與倉庫進行分層級編碼,當讀寫器得到大量的不同層級的EPC 標簽信息時,系統就可以明確地辨認出它們的信息,并根據需要對有關信息進行處理,達到快速分級處理的效果。
同時可以對具體物品進行監控,并利用網絡數據庫將該物品的任何信息進行分享,突破了傳統信息傳播模式的障礙,克服信息傳播途中的延誤,以供供應鏈的各環節利用,物流企業就可以對所提供的物流信息進行準確無誤的跟蹤,掌握物品市場的供求變化等情況,以供決策參考。
一條條流動的分揀線,一輛輛疾馳的快遞車,一名名走街串巷的快遞小哥,一件件如約抵達的快遞包裹……一派忙碌景象,不僅展現了我國消費市場的活躍,還凸顯了科技的力量,通過智慧物流,物流企業可以提高物流系統智能化分析決策和自動化操作執行能力,搭建現代化物流模式。
基于大數據、云計算、智能感應等一系列現代科技,智慧物流能針對多數物流企業出現的“散、亂”等痛點,實現物流服務的實時化、可控化和便捷化管理,大幅提升物流運作效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