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年剛過,小編就發現有幾位朋友在物聯卡之家留言說自己低價買到超流量卡,心情似乎很愉悅,隨后不少網友留言,留言中出現了兩種派系,一種是贊同型,同時還附帶詢問了購買方式;一種是反對型,提醒樓主小心掉入“低價陷阱”中。其實,小編要說,反對的網友似乎更理智一些。
今天小編就來詳細聊一聊為什么物聯卡價格那么低,而低價的物聯卡中又藏著哪些“貓膩”?其實,運營商給物聯卡的流量成本大約是在4--5毛1G,很多物聯卡商家介紹套餐的時候會有很多19.9就能有100G流量或者29.9的100G,為什么物聯卡商賣的比運營商還便宜,他們是為了獻愛心嗎?當然沒那么好的事兒!而且最關鍵的問題是,物聯卡的流量到商家手里中間也是經過了幾個環節的,就是所謂的中間商賺差價,這樣成本價格就更高了,他們哪里來的利潤呢?
知道物聯卡商得盈利,你就算想明白一半了,100G、200G甚至更多的流量,實際到手的流量有時候連三分之一可能都沒有,這就是為什么都說物聯卡有虛量,虛量就是他的利潤,而且還有很多在使用過程中就被封卡了,遇到這種問題你之前買流量花的錢就跟著打漂了,也就是行業所說的掉進了物聯卡低價陷阱中。
所以,政策要求在電商平臺禁止售賣物聯卡,這也很大程度上為大家平了一些低價宣傳的“坑”,然而每天還有不少朋友因為各種原因上當受騙,可謂是每天上一當還當當不一樣,你說氣人不氣人?長此以往,就會有人開始質疑物聯網卡這種東西到底好不好了。人們之所以上當,說白了,一方面是物聯卡市場被做亂了,監管又沒跟上,所以到處是坑,總有人會掉進去;另一方面,不少用戶存僥幸心理,明知道物聯卡禁止使用在手機上,仍是看中便宜的流量,選擇嘗試嘗試。
小編提醒,購買物聯網卡一定選擇正規的代理商,不要相信有低價高流量這種好事存在,正規的代理商手中的物聯卡會比運營商手中的物聯卡便宜些,主要是代理商的卡也有虛量,虛量在30%以內的,基本是可以購買的。沒事就來物聯卡之家,多學多討論,相信以后不會再輕易上當了!